長江商報消息 ■吳帥(廣東醫生)
  4月1日,浙江溫嶺市殺醫案被告連恩青被維持死刑判決。因感覺醫院治療鼻炎有“黑幕”,連恩青對醫生行凶,致1死2傷。但種種醫學數據均顯示手術成功。接受專訪時,連恩青仍然認為醫院在撒彌天大謊,狠狠地說“自作孽不可活,他咎由自取。”(4月7日央視)
  採訪中,記者在反覆普及一個醫療常識:“你知不知道人類在疾病面前已經剋服的疾病是很少的,有大量的疾病是人類現在沒有掌握、也沒有剋服掉的,你知道不知道?”她還追問“如果醫生犯錯了,應該由誰來懲罰醫生?”但她得到的是一個個反常識的結論。連恩青認為,自己的“疾病”是醫生一定有能力治愈的,但醫生聯合起來“欺騙”他。他偏執地沉溺在一個“醫療黑幕”籠罩自己的生活環境里。他把自己想象成追求公平的“英雄”,選擇通過這樣的暴力行為,“暴露”它,避免未來更多的就醫者受害。
  在這之前,我相信很多醫者和我一樣,難以想象會存在這樣性格偏執、信息封閉、暴力思維十足的就醫者。反過來看,它或許恰恰正是我們眼下最大的問題所在——醫者並沒有完全地瞭解我們的病人,不知道病人想什麼,是什麼樣的人。
  這些年來,醫生忙碌於認識和治療疾病,卻疏於認識他的病人。醫生眼裡只有疾病,卻看不到活生生的人,就醫中,留給病人的時間越來越短。當這種行為越來越普遍,成為“主流”選擇,造成的惡果必然是,我們離“知道”病人的距離越來越遠,這是危險的一件事情。
  國際上公認的一個事實是,醫療是高風險行業,醫生是高風險職業,這種風險性貫穿了就醫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。在這個前提下,如果沒有患者給予的信任,大量的醫患矛盾和衝突的發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。
  信任的基石是什麼?恰恰由患者從醫生那裡可以獲得多少信息來決定。將信息輸送給你的患者,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尤其是遭遇到像連恩青這樣類型的患者。對一個醫生而言,在他們漫長的行醫生涯中,遭遇這種可能性幾乎是大概率的。無論是醫還是患,大家都會犯錯誤。患者不能認為醫生是全能的,一下能把你的病治好。醫生要設法瞭解你的患者,搞好與病人的關係,治療前一定要和患者和家屬交代清楚,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詳細向患者說明,患者可以自由選擇治療方式,在治療過程中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,醫生並不能保證100%地不出意外事故。
  “知道病人想什麼?”既然如此重要,但僅僅依賴於醫生個體的反省自醒,對改變現狀還是無濟於事。關鍵在於規則的制定者——醫療管理者們的認識轉變。醫生3分鐘看一個病人,更多是壞規則造就的結果,這種冷血的程序會令醫者們徹底喪失了這種溝通的機會。此外,還有以藥養醫將醫生當業務員管的創收機制,也會成為破壞這種關係的絆腳石。而前者,恰恰是為了服務於後者的安排。  (原標題:醫患互信是如此重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02chod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